林彩娟:想玩賺崖柏,你要有界限思維


早上上班的路上我懟了老俞。其實,親密的人吵架的很多源頭來自于不清楚自己的界線。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,都有自己想捍衛的領土。一旦被侵犯,必定是出兵作戰狀態。

這個時候雙方關系就會變得很緊張。

 

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情呢?我安排了阿芬換手串的繩子,這些手串繩子我們換過好幾次了。原先最早是質量很差的彈力繩,客戶戴了沒多久就會斷掉。后來我們找了日本進口的彈力繩,彈力很好,價格也很貴,幾個人花了很長時間把倉庫幾千條手串繩子全部換了一遍(第二次)。

誰知道過了大半年,這些繩子又自動變成一節節了。于是我們又找人把所有繩子花了很長時間重新換了一遍(第三次)。

不料,過了大半年,這些繩子又全部四分五裂,斷的斷,脆的脆。為什么第第三次還是用回第二次的繩子,原因就是這種日本彈力繩,彈力非常好,串起來的手串有彈力而且美觀。

這是第四次。

 

我們如果再用回之前的繩子就傻透了。我重新找了一種面紗彈力繩,這種繩子不太好打結,彈力相對沒日本彈力繩那么好,可是很耐用,放幾年也不會斷,戴在手上如果不暴力拉扯,戴個兩三年肯定沒問題。

昨天我不在工作室,老俞叫阿芬重新換回日本彈力繩,原因就是更有彈力更美觀。

這不是傻嗎?

面紗彈力繩也很好,也不難看也不是沒彈力。要知道一條手串的繩子,最重要的不是要頂級的彈力,而是要耐用。就像一個人遠遠看上去很美,走近一看,沒內涵,也不想看第二眼了。

這些都是假象。

 

 

其實還是因為親密關系里面,不清晰自己和對方的界線。以為能幫對方去做決定,以為能干涉對方的想法,因為如此親密,我又不是去害你,我的出發點都是為你好。

其實這種越界,害處很大。

特別在一個公司管理里面,不單止影響雙方感情,員工也不知所措,到底應該聽誰的?

 

前段時間聽到一句話,我特別認同:

身邊的人,基本能和你說難聽的話的人,都是真心為你好的人。說的很好聽,大多虛情假意。

 

為什么真心就不能說好聽的呢?

源自于我們小時候很多父母都是通過難聽的話來表達愛。

如果晚歸,父母因為擔心、焦慮,會臭罵我們,甚至會打我們。表達愛的方式,很多時候用暴力。于是,我們潛意識里面覺得愛就是這樣表達的。

雖然明白要好好說話,可是就不懂怎么好好說,大腦一充血,好好說話就變成了難聽的話。

 

 

我何嘗不是這樣。老俞只是我的一面鏡子,明白了這點,我不生氣了。只是覺得好笑,為什么我們如此捍衛自己的領土,而不懂尊重對方的領土呢?

想早點睡覺,躺在床上,大腦像閃電一樣出現很多奇思妙想。

這個時候想到,如果我們在身上有一個芯片,隨時能把大腦想記錄的想法直接存儲下來,在腦子里面花十分鐘就可以出來一篇文章或者很好的點子,甚至腦子里面想什么,有一個設備直接就播音出來?;艚鹗沁@樣子嗎?這樣聾啞人也可以無障礙交流和創造了。

最重要的是,大家可以不依賴電腦和手機了,會少很多職業病和眼睛疾病。

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壞處,萬一偶爾我們閃過的壞念頭,被播音出來了怎么辦?這有點恐怖。哈哈。

 

上個月和王通老師、胡亦鋒老師去了勐海,看了茶廠,考察了古樹,喝了很多好茶。聊天的時候,我越發有一個感悟,人要活的不累,不后悔,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框架。

事業也是這樣。

沒有自己的框架,太容易跑偏了。以為自己想要,累到半殘,卻發現不過如此。被外界的信息打雞血,結果野心大于能力,事沒做成,自己先亡了。

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除非祖上有德,或者自己積了幾世陰德,否則為什么是你?

更多的人還是要踏踏實實的走屬于自己的路。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也有屬于他的苦惱。

 

那么我的人生框架是什么?

身體健康,心情愉悅。

再就是修行,讓下輩子過得比這輩子更愉悅,不用受那么多苦。

 

 

崖柏這么多年,交了很多學費,去年寫了一本書《崖柏鑒藏》,偶爾翻翻書看看自己寫的文字,我覺得這是我寫的嗎?怎么寫的那么好。其實不管做什么,提前有自己的框架,都能少走彎路。

比如,不貪,不相信天上掉餡餅。

人生的定位其實越窄越好,最好就定到一點上。這樣不累,把一點做好,別人做80分,你做到200分。足夠了,肯定不會餓著了。以后我肯定這樣教我的孩子。其他的東西稍微了解就行了,了解是為了娛樂自己,也是為了那一點更精進。

精進是很枯燥無味的,日復一日的堅持。

簡單的堅持已經淘汰一大批人。

壓力是存在的,解決辦法就是不要對抗壓力。

 

很多次我不舒服的時候,我說不要對抗,接受,內心變成空,一下子不舒服就消失掉了。

文字是非常好的東西。

記得我小學藏書就幾百,剩下錢就是買書。

三年級開始每天寫日記,直到后來有一天發現日記本被人偷走幾天又放回去,我把日記本撕掉了??蓱z的少年…

 

人有時候不要說了解別人,也許自己都不一定了解自己。所以對自己寬容一些,對別人寬容一些。

在社會工作創業這么多年,感受到一件事:涉及到利益,親兄弟也會變仇人。人心難測阿……

想不通的時候就睡一個覺,醒來又是新的一天。真的,現在這一刻最實在,過去和未來都不屬于自己。

 

開陶莊的朋友文清說過:惜緣不攀緣。

挺好的,適用于一切人事。關鍵是,踐行。你能做到嗎?

放下,接受,飄然,愉悅。

 

 

她是一個喜歡自然,熱愛木頭的女子。多年前,被一塊神奇木頭所散發出的獨特香味所吸引,從此踏上了尋木之旅。
因為熱愛,而走上收藏之路。因為熱愛,建立社群、成立工作室、開辦藝術館、著書寫字。多年過去,熱愛依然未改,只是多了一份內省,對生活多了一份感悟。如果你想認識她,可以看看她寫的書《崖柏鑒藏》,或者到她工作室一起喝一杯茶,可能你們會成為一起玩木的朋友。 

想了解我的故事,請關注我的公眾號【禪茶玩木】

請看我更多的文章: